第一次慕名拜访北京益智游戏专家傅起凤和她的先生徐庄是在2000年11月, 我们从此成了很好的朋友。傅老师不仅喜爱益智游戏,她还是著名的魔术师,出版了许多有关中国魔术的专著。傅老师出生在一个魔术世家,至今已有五代魔术传人。她认为魔术、益智游戏和杂技是自然的一体的,因为这些娱乐是在传统上是相互关联的。傅老师还告诉我们她对益智游戏的爱好和兴趣来自她的曾祖母。下面是傅老师自述的故事:
我的曾祖母李氏(1869-1952)出生于一个富有的家庭,家里曾是四川省最大的盐商。她很聪明,虽然没有受过正式教育,但是她从兄弟的的课堂上学也听会了所有的教授课程,同时也学会了七巧板游戏。她出嫁到傅家时的陪嫁是长寿县的200亩地。可是我的曾祖父十九岁时就去世了,因此,我的祖父从来没有见过他的父亲。
因为曾祖母受过教育,她很开明。在祖父傅志清(1887-1940)十七岁时,她将祖父送到日本的早稻田大学读书。在日本时,祖父读的是法律,但他对话剧和魔术产生了兴趣。由于祖父是家里的独子,我的曾祖母在很早就给他包办了婚事,在他去日本前我的父亲就出生了。我的祖母自己也十分爱学习,她去了成都学习蚕丝加工。因此,我的父亲是由我的曾祖母带大的。父亲出生时我的曾祖母还不到四十岁,她照管我的父亲,教他唱歌,还教他学习七巧板游戏。家里当时有一套七巧造型的盘子,曾祖母还用这套盘子来装食物。
我的父亲傅天正(1906-1972)在重庆长大。当他还是个高中生时,就已经很出名了。他不仅仅会书画和诗词,还参与学校的办报和舞台演出,并且还自己举办和演出魔术。后来他去北平大学读书,获得艺术史和商业法律的学位。由于他的父亲是当时颇有名气的律师,毕业后父亲也做了律师。但是由于对魔术艺术的喜爱,他后来放弃了律师的工作,成为一名魔术师,尽管那个时候魔术师的是个不被人们尊重的职业。他在上海魔术团的演出十分优秀,是主要演员。除此以外,他还用空余的时间整理和研究魔术、戏法和杂技的历史,并撰写和出版了这方面的书籍。
我的母亲曾庆蒲(1909-1976)也来自重庆一个颇有名气的家庭,她毕业于重庆最好的女子中学。她和父亲志道同合,也酷爱书画和七巧游戏。她那时会买一些由空白页装订的小册子,在上面描绘七巧图形。有时,她会将七巧的一片片图形剪下来,将拼好的图形贴在册子上。她还用多套的七巧拼成情景图,比如:打乒乓球、打扫卫生、和杂技表演。我们现在还存有一些她制作的图形。
母亲绘写了《益智图新编》,并在1953年用她的笔名耘心出版了此书。我的二叔傅天奇(1910–1977)也是一个魔术师和艺术家,他为母亲的这本书绘图。母亲钟爱书法,1960年她开始用十五巧益智板拼字,拼写当时的时新词汇。她请我的女儿和儿子将她拼好的字图描出外框,有“人民公社好”和“百花齐放”之类的。
从我记事起就看到我的父母亲在空余时间用七巧板做拼图游戏。每当有新创造时,他们就会很高兴。那个时候我们全家都在玩七巧板,家里有一个方桌,我们就各占一方用七巧板拼图。在我的孩子还很小的时侯,我的父母亲就会让他们为七巧图形描绘外形。
五十年代时,我的父母亲出版了四本七巧板的书籍,我的二叔傅天奇为他们的书做绘图。他们还在上海和北京的报纸发表了许多介绍和有关七巧板的文章,一直到文革(1966-1976)。
文革期间,我父母亲的许多手稿都遗失了。我这里仅留下了母亲为毛主席的诗词《长征》拼写的手稿,每个字都是用十五巧益智板拼的。我的弟弟腾龙为每一个拼好的字制作了橡皮印章,母亲就用这些橡皮印章印这首诗。
文革时期,我们的家被抄,许多东西和资料被抄走。红卫兵甚至将我家的地板都撬开,查看我们是否在下面藏东西。许多年以后,我们家被抄走的东西退回来了一部分,但是,我父亲钟爱的《信手拈来》却丢失了,他的《七巧集成》也被毁到不可修复。但是我的父母对七巧板的喜爱和执着没有因此中断,他们一直在研究和学习七巧板,直到去世。
傅起凤老师从她的曾祖母、祖父、父亲和母亲那里继承和他们对七巧游戏和魔术的钟爱和热诚。退休后,傅老师和她的先生徐庄老师继续为七巧游戏和魔术研究和著书。她的弟弟傅腾龙、女儿徐秋和侄子傅琰东及众多的学生弟子们还在继续傅氏魔术,并不断创新。